黄河HAM
欢迎您的到来

电生磁的奠基人(1782-1820)-无线电历史

我们再回到科技活跃的西方世界。自库仑发现了那个定律以后,安培和毕奥等物理学家也认为电和磁不会有任何联系。这样的认识在18世纪的中期仍然是非常普遍的。然而,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来自丹麦的奥斯特(汉斯•克里斯蒂安•奥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1777~1851)先生借助了特殊的丘比特之箭,将电与磁这对秘密恋人的心射在了一起。
奥斯特是一位多才多能的科学家,物理学、化学和哲学都是他的最爱。也正因为如此,在他的脑海中,科学的研究总是因为哲学的启迪而更加深入和坚定。受康德哲学与谢林的自然哲学的深刻影响,他一直坚信自然力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并通过他的第六感没有放弃对电与磁关系的试验研究。

奥斯特 (1777-1851)

不知道那时他是否知道中国的谚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但却取得了无线电发展过程中历史性突破的成功。奥斯特在实验室里究竟磨没磨铁杵也许已经无法考证,但是他却真的因为一根针而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电与磁。

电流磁效应实验

1820年的4月,在一次科学讲座即将结束之际,奥斯特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做了一次电流磁效应的实验。他把一条非常细的铂导线放在一根用玻璃罩罩着的小磁针上方,接通电源的瞬间,发现磁针跳动了一下。这一跳,使有心的奥斯特喜出望外,竟激动得在讲台上摔了一跤。他并不知道,那一刻他已经成为了一个科学的媒人,通过小磁针做成的丘比特箭将电与磁这对陌生男女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但是在那次实验中,磁针偏转角度太小了,而且又很不规则,这一跳并没有引起听众注意。自那天以后,细心的奥斯特花了三个月,做了许多次实验,发现磁针在电流周围都会偏转。在导线的上方和导线的下方,磁针偏转方向相反。在导体和磁针之间放置非磁性物质,比如木头、玻璃、水、松香等,却不会影响磁针的偏转。1820年7月21日,奥斯特把这一系列的实验结果写成名为《论磁针的电流撞击实验》的论文,正式向学术界宣告他发现了电流磁效应。至此,电与磁的秘密关系通过实验的方法被揭示出来。
奥斯特的研究,促使电磁的秘密被形象地揭示出来。他的科学成就,却没有触动东方的中国。论文发表后的37天,中国的道光皇帝即位了。已经落寞的清朝在当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居然还是整个欧洲的1.22倍,却仍然不能避免20年后被西方各国列强侵略的命运。好了,让我们去回顾点让人开心的事情,看看电磁学说的创立吧。
 收藏 (0) 打赏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本站文件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黄河439110blog » 电生磁的奠基人(1782-1820)-无线电历史

分享到: 生成海报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

济南黄河业余无线电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