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HAM
欢迎您的到来

群策群力——无线电应用初露端倪(1897-1910)-无线电历史

火花发报机

马可尼成立公司以后,无线电的发展便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从此不再是单兵作战,而是一群人的你思我想。智慧的火花点燃了无线电向着更广阔范围的延展。
1897年,波波夫奉命在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一些舰艇上建立无线电通信设备。1897年,不用导线传送电码的无线电通信完全得到了世人的承认。此后无线电通信的距离不断加大。1898年,马可尼的无线电报首次应用于商业性通信;1899年,波波夫将无线电投入军事应用,建立了40多公里的无线电通信网。1900年,马可尼正式取得由线圈和可变电容器组成的调谐回路专利权,调谐回路被广泛地应用到各类无线电通信机。到1901年,马可尼用10千瓦的音响火花式电报发射机,完成了横跨大西洋3600公里的无线电远距离通信。由于他的卓越贡献,马可尼获得1909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J•A•弗莱明
(1849-1945)
在此期间,1904年,当英国人J•A•弗莱明(约翰•安布鲁斯•弗莱明,John Ambrose Fleming,1849~1945)发明了第一个可以确定是否有单向电流的真空二极管“弗莱明真空管”时,一个暗示将来发展的机遇出现了。1906年,美国的李•德•福斯特(Lee de Forest ,1873~1961)在弗莱明真空管中加了一个栅格网,制成了第一个三极真空管。命名为“Audion”三极管检波器非常有效,可以将空中的无线电波用无形的手捕捉到人们的面前,用声音的形式让无形的电磁波显现出来,从而开启了无线电正式进入通信世界的新篇章。他高兴地宣告:“我发现了一个看不见的空中帝国。”福斯特先生被美国人誉为“无线电之父”。虽然目前谁是真正的“无线电之父”的争论仍然没有停止,但这不妨碍我们向这些先驱科学家表示崇尚的敬意。

李•德•福斯特
(1873-1961)

同年,第一次有声广播问世,女歌手的歌声、小提琴演奏声和讲故事的声音为那年的圣诞节抹上了一缕幸福的色彩。
而此时的中国,也逐渐受到了来自西方的影响,出版了一些无线电的刊物,促使无线电在中国的起步。1897年5月2日,《时务报》第25册刊出一份由英文翻译过来的《无线电报》成为了无线电技术正式引入中国的开始。自此,以无线电报为代表的无线电技术拉开了经由期刊传播给清末中国人民的序幕。
 收藏 (0) 打赏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本站文件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黄河439110blog » 群策群力——无线电应用初露端倪(1897-1910)-无线电历史

分享到: 生成海报

热门文章

  •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

    济南黄河业余无线电

    联系我们